新加坡|新成立公司同比增長2.14% 注冊新加坡公司恰逢其時!
日期: 2022-03-25 10:15:07 閱讀數: 145
根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控制局(ACRA)的數據,2020年1-11月,新加坡共有58,075家企業實體成立,同比增長2.14%。
新加坡新成立公司同比增加2.14%
《聯合早報》近期報道:雖然新加坡經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萎縮,但市場原本預期的新加坡破產潮并沒有發生,公司倒閉數量不增反減,新成立的公司數量甚至比去年還多。2020年上半年,新加坡實施了近兩個月的治堵措施,遏制了牙冠病疫情。由于大多數業務無法照常運營,業務受到嚴重沖擊,導致一些市場參與者擔心會出現一波當地破產潮。
然而,根據新加坡會計及企業控制局(ACRA)的數據,2020年1月至11月,新加坡共有39090家商業實體,不僅比去年同期的43685家減少了10.52%,也達到了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設立了58,075個營業單位,同比增長2.14%。
換句話說,盡管經濟衰退,新加坡的企業數量不減反增。原本預計2020年下半年會有一波倒閉潮的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學家宋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數據令人驚訝。
宋認為,這證明新加坡政府在“皇冠病”爆發后采取的許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是有效的。“這些政策有助于現有企業生存,新企業有能力抓住許多新機遇,如技術或數字化帶來的機遇。”
至于這些措施是否可能導致很多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生存下來,形成所謂的“僵尸企業”,宋說:“隨著新加坡經濟從疫情中恢復,這些措施會逐漸結束,‘僵尸企業’應該也會減少。如果這些措施最終能夠留住員工,并有助于維持大多數企業的生計,我們就可以容忍一些‘僵尸企業’的存在。”
制造批發零售和餐飲業最受歡迎
然而,比倒閉更多的新企業并沒有出現在各個行業,主要是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餐飲業。
新加坡工商總會(SBF)和國際資訊集團益百利(Experian)近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反映新加坡中小企業未來6個月經營前景的SBF-益百利中小企業指數,從此前的歷史低點46.3升至48.2。雖然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商業前景仍然悲觀,但已經有所改善。
調查顯示,商家未來半年的營收、利潤、招聘、產能利用率、融資前景都比以前好。
工商總會行政總裁何明杰認為,新加坡已進入第三階段啟封,冠狀病毒疫苗面世,對商家來說是好消息。
不過,他提醒中小企業注意財務管理,“因為收入來源仍面臨挑戰,政府的支持預計將逐漸減少。”
注冊新加坡公司的優勢
g>
1、打造國際品牌,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優勢:逐漸建立和打造企業的國際品牌和國際商標,保護知識產權,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生命力。
2、享受新加坡低稅率(新加坡0%-17%),同時可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用于操作離岸業務);
在新加坡當地運營業務,享受0%-17%的所得稅。
用新加坡公司操作離岸業務(如新加坡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在新加坡可享受免交所得稅),從而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
因此新加坡公司既可用于新加坡本地業務運營,也可用于操作離岸業務。
3、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新加坡并購國內企業,或在中國設立中外資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或設立代表處,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
4、企業業務轉型,內貿變外貿,來料加工變生產出口與貿易一體,獲更多關稅利益:輕松實現出口退稅和進口加工保稅,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5、更易獲國際資本支持機會,融資投資更便利:新加坡政府支持新加坡企業“走出去”并在財政和稅收上給予支持,此外,新加坡的金融或投資機構也積極支持企業,新加坡公司更易獲得國際融資、擔保等便利。
6、企業家獲移民定居機會,獲個人和家庭增值:新加坡本地有實際業務運營和納稅,企業家還可獲家庭移居新加坡機會,進而獲得綠卡成功移民,實現企業、個人和家庭增值。
若您想了解更多新加坡公司注冊、銀行開戶等信息,聯系400-065-0008,卓信專業顧問為您在線答疑解惑,量身定制公司注冊、銀行開戶方案。
上一篇:百慕大公司年度納稅申報表 下一篇:義烏個體戶優劣勢盤點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