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個人賬戶交易的10個風險點!必須警惕!
日期: 2021-03-29 16:50:51 閱讀數: 145
風險I
個人卡交易反映了企業資金管理混亂、收付流程和財務制度不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不完善,給外部投資者、政府部門和上下游留下了不良印象。
風險二
個人卡交易會影響企業IPO上市。
如果企業走IPO這條路,個人卡的考核會上升到一個質的層面。比如大量的個人卡用來發工資、收貨款等。,這會影響企業IPO,難以有效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風險三
個人代收貨款會導致企業第三階層的不一致。容易產生“虛開發票”的涉稅風險。“三流一致性”也是判斷金融是否正規的重要標準。
風險四
單戶長期收錢,會導致公私財產分離。企業資不抵債的,股東應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以個人資產償還公司債務。尤其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雖然承擔有限責任,但你要證明你的財產和企業的財產是相互獨立的,否則你還是要承擔無限責任。
1、會計準則,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和準則執行;
2.依法納稅,特別是工資和分紅支付給股東的錢必須扣除;
3.股東從公司報銷的每一筆錢,都必須與經營有關,符合財務制度;
4.每年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審計,出具審計報告。
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三條對一人公司作了特別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本人財產的,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風險五
個人卡交易可能涉及挪用資金、侵占等責任。
政策:
1、侵占罪(刑法第271條),是指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對本單位財產非法占有,數額較大的行為。
2.挪用資金罪,根據我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給他人使用,數額較大,3個月以上未償還,或者數額較大,有利可圖或者違法的行為。
風險六
個人卡的存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政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二)以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公司資金。第一百七十一條公司除法定會計賬簿外,不得另立會計賬簿。公司資產不得以任何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企事業單位可以自主選擇商業銀行營業場所開立基本存款賬戶,用于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不得開立兩個以上基本存款賬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本單位資金。
風險七
個人卡的存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管理辦法》。
政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第三條:除本條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使用現金外,開戶單位之間的經濟往來,應當通過開戶銀行轉賬結算。
(2)《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發行人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有效,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驗證報告。第三十條:發行人的基本會計工作應當規范,財務報表的編制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
風險八
銀行會將個人賬戶的日內交易或大額交易列為重點監控對象,排除是否存在違規交易或洗錢的可能性。
風險九
個人卡交易存在商業賄賂的法律風險。
政策: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經營者不得以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一)交易對方的工作人員;
(二)受對方委托處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個人;
(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
在交易活動中,經營者可以通過快遞方式向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介機構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介機構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和傭金的經營者也應如實入賬。
風險 x
個人賬戶交易在稅收上風險很大。
例如:
如果企業將公戶直接轉讓給股東的私人住戶,且長期無法收回,稅務機關可將其視為支付20%的個人所得稅股息。
例如:
個人卡資金很容易讓稅務局認為你隱瞞收入偷稅漏稅。
上一篇:公司注冊流程及材料 下一篇:低價注冊海外公司的好處與成本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