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逾期繳納個人所得稅加收滯納金嗎?
日期: 2021-12-23 06:38:54 閱讀數: 145
雖然稅收是從人民那里拿走的,但最終還是被人民所用!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納稅人,企業和個人都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納稅申報。相信很多納稅人在報稅實踐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個人所得稅的滯納金有沒有?帶著這個問題,跟邊肖一起往下看!
1我當然要付錢。
《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我以為是白紙黑字寫的。但是仔細看,這句話怎么說呢?& ldquo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款。是指扣繳義務人向納稅人扣繳稅款后,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稅款。滯納金是指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后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行為,與納稅人無關。
《個人所得稅法》第十四條: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扣繳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上繳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關于納稅人的規定如下。
第十三條:納稅人沒有取得應納稅所得額的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后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納稅人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次年6月30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納稅人限期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當限期繳納稅款。
個人從境外取得收入的,應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報納稅。
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兩地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
有兩個申報納稅期:次月15日和次年60日。其實很容易發現,它對應的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申報繳納期。
3.有無扣繳義務人是哪種情況?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對下列個人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動報酬所得;
(三)報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營業收入;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收入;
(八)財產轉讓所得;
(9)意外收入。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第四條: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包括: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動報酬所得;
(三)報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五)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六)財產租賃收入;
(七)財產轉讓所得;
(8)意外收入。
綜上所述,除營業收入外的所有個人所得稅都是代扣代繳的。所以你去稅務局開發票的時候會突然明白為什么人家不收你的個人所得稅了。送到稅務局的稅是不會收的,因為稅法規定屬于代扣代繳范圍,繳費人在繳費時會代為扣繳。
稅務有管轄權。付款人為外地的,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無征收權限。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五)項中的營業收入是指:
(一)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在中國注冊的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的生產經營所得;
(二)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等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三)個人承包、租賃、分包、轉租企事業單位取得的收入;
(四)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
除個體戶外,需要區分其他個人收入是經營所得還是勞動報酬所得,征收管理方式完全不同。普及個稅知識。只有營業收入可以核定征收。這次看清楚了,差距還是挺大的。
綜上所述,只有有經營收入的納稅人才能自行申報納稅,滯納金在次月15日后計算。明年剩余時間的計算要到6月30日才開始。
看一個明確的規定。
《深圳市十堰總局無稅務登記地址公司關于行政機關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第三條:關于滯納金是否應加征代扣代繳問題,根據《稅收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代扣代繳代扣代繳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后的《稅收征管法》,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均不得加征滯納金。
此外,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明確了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期限。
最后,如果對個人所得稅的遲繳,或者其他涉稅問題有疑問,可以咨詢我們。
上一篇:深圳代理記賬機構有什么服務和需要多少錢? 下一篇:深圳中小企業代理記賬報稅如何建立賬簿?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