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2萬億減稅降費落地 央地收入劃分再調整
日期: 2021-10-29 10:19:40 閱讀數: 145
在今年超2萬億元的前所未有的減稅降費規模下,一些地方政府收入減少,甚至可能影響一些地方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
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時隔三年再次采取措施調整中央與地方的收入分配,目的是在穩定當前整體收入分配格局的情況下,緩解地方財政運行困難,支持地方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國務院發布《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分配的改革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廣州注冊公司無地址),有三大核心內容: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保持了現有中央“五五共享”,給地方政府一顆“定心丸”;對地方增值稅退稅50%采取均衡負擔機制,緩解部分地區退稅壓力;回到消費稅征收環節,穩步下撥地方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在當前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背景下,出臺這個《方案》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前過渡期增值稅共享,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地方積極性,培育優勢產業。有的地方降低了增值稅的抵扣退稅負擔,可以使新的抵扣退稅減稅政策更好。首次將消費稅作為中央稅收部分分配給地方政府,這是地方稅制建設的破冰之舉。”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增值稅保持“共享五五”的穩定預期。
1994年,中國實行分稅制改革,根據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將中央稅收、地方稅收和中央與地方分享的稅收分開。最重要的地方稅是營業稅。但為了避免對企業雙重征稅,近年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2017年正式取消營業稅,地方政府因此失去了主要稅種。
為保持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格局不變,2016年,國務院發文改變中央和地方共享稅收增值稅分擔比例,即由75%和25%分別由中央和地方各分擔50%,既保障了地方現有財力,又保持了中央和地方財力“五年規劃”總體格局。
但“增值稅五年分成”只是2~3年的過渡性政策,國務院將根據中央權責劃分、地方稅制建設等改革情況,研究是否適當調整。此后,學術界有專家建議,在部分中央稅收分配給地方政府的前提下,降低地方增值稅的份額。這種收入的不穩定令地方政府官員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政府的行為。
但此次《方案》繼續保持增值稅收入由中央財政分成的“55-50分成”比例不變,即50%的增值稅由中央財政分擔,50%的增值稅由地方政府按納稅地點分擔。
據石介紹,此次改革的原則是保持中央和地方財政結構不變,增值稅占全國稅收的40%,短期內很難再作進一步(實質性)調整,仍保持目前的分配比例,這將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隨著未來中部地區權責劃分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地方稅體系的完善,增值稅比例仍有望調整。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增值稅首次突破6萬億元。今年前8個月,國內增值稅收入44908億元,同比增長4.7%。
減輕基層財政的退稅壓力。
廣州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測算,今年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中,中央政府承擔約8000億元,地方政府承擔1.2萬億元。因此,地方政府對減稅降費的支持是政策能否“落地”的關鍵。
目前,各地已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今年前7個月,全國累計減稅降費13492億元,預計全年將超過2萬億元。受收入減少的影響,今年國家財政收入增速相對較小,其中前8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2.8%,十幾個省份收入均有所下降,非常罕見。
在多項減稅降費政策中,近期各地開始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留存的稅款進行退稅。
當增值稅當期的銷項稅額不足以彌補進項稅額時,差額稱為留抵稅額。2018年之前,我國不會退還留存的增值稅稅款,而是讓企業結轉下一次抵扣。這就相當于提前交稅,占用了企業的現金流,對制造業和高技術企業的重資產不利。
為了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2018年我國開始對部分先進制造業進行部分增值稅留抵退稅。今年將試行增值稅最終留抵退稅制度。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部分先進制造業企業已經在9月份獲得退稅,更多合規企業將在10月份獲得退稅,這是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又一大考驗。
該《方案》調整完善了增值稅留抵退稅共享機制,旨在緩解部分退稅較多地方的財政壓力。
在保持中央和地方“五五”增值稅留抵退稅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先將地方分擔的增值稅留抵退稅部分(50%)從企業所在地總負擔(50%)調整為15%,剩余35%由企業所在地暫時先行墊付,再由各地按照上一年度增值稅分擔比例均衡分擔。超過應分攤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劃轉至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
范子英告訴CBN,既然中央政府分享了50%的增值稅收入,那么退稅也應該是50%。但問題在于增值稅是一個鏈條稅,有很多環節。在很多環節,增值稅的收入都留在了其他地方,但退稅卻由退稅企業所在地承擔,負擔沉重。因此,本計劃采用平衡機制更為合理。
石表示,如果增值稅留抵退稅共享機制不合理,地方財政沒有錢給企業退稅,那么退稅政策在實踐中是不會執行的。退稅分擔機制改革后,會更加公平,也會保證減稅政策更好地落實。此外,《方案》要求合理確定省級以下退稅分擔機制,有效減輕基層財政壓力,這也要求省級政府承擔更多的退稅額度。
消費稅的一部分被歸類為當地致富收入。
失去主要地方稅后,中央要求進一步完善地方稅體系。比如2018年開征的新環保稅,將全部歸地方政府所有,成為地方稅。然而,市場預期的消費稅已經分配到地方,但還沒有實質性的行動。
這一《方案》拉開了消費稅地方分配的序幕。
《方案》提出,按照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要求,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將生產(進口)環節征收的部分現有消費稅稅目逐步移回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擴大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政府改善消費環境。
其中,具體調整項目已充分論證并逐項報批,隨后穩步實施。一是對條件成熟的項目進行改革,如高檔手表、貴重珠寶首飾、玉石等,然后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有條件的項目進行試點改革。改革存量部分核定基數由地方解決,增量部分原則上歸地方,確保中央與地方現有金融結構穩定。
范子英認為消費稅作為地方稅更適合惠州。目前消費稅征收環節基本都在生產環節,在劃入地方稅時有必要將征收環節移回批發零售環節,這樣可以保證稅源從生產地變為消費地,更加合理科學。
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消費稅不會完全劃給地方政府,但部分稅目的增量收入會交給地方政府。目前應從收入少的高檔手表、貴重珠寶首飾、玉石等稅目入手,因為這類稅目的征收管理相對完善。未來在批發零售環節將會有更多的消費稅項目需要征稅,其中可能會包括更大規模的成品油。消費稅增量的一部分分配給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鼓勵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但改革后的消費稅存量基數仍然屬于中央,這也保證了中央收入的穩定。
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刻意降低消費稅基數,從而獲得更多的增量收入,《方案》明確提出要防止部分地方政府干預稅收,制造驚喜基數。此外,嚴肅查處干預經營、操縱稅源分配、保護地方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防止為短期和地方利益出臺違法政策。
“這一《方案》解決了過渡期后中央財政收入分成問題,緩解了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地方財政壓力,引入消費稅完善地方稅制,是規范中央財政關系的重要一步。”國家經濟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說。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