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條件是什么?
日期: 2021-11-04 14:45:21 閱讀數: 145
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錯誤地認為存在不法侵害,防衛行為造成損害的行為。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按照錯誤認識原則處理,以過失為過錯理論,以事故為無過錯理論。
不當防衛是指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或結束時,對不法侵害人的防衛。一般來說,不合時宜的防衛不符合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因此不具備正當防衛的性質,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不當防衛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是超前防御或超前傷害。這是在侵權行為尚未開始,或者尚未面臨不法侵害的直接威脅時的抗辯。
另一種是事后防衛或事后傷害,或防衛延誤。這是侵權結束后實施的抗辯。
事后抗辯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種是事后故意加害,即明知侵權行為已經結束,仍繼續為侵權人辯護并加害,主觀上是故意,屬于報復侵權。比如甲方對乙方進行自衛,乙方受傷,已經失去繼續入侵的能力。看到甲方沒死,他繼續傷害并殺害乙方,這是報復傷害,應按故意殺人罪處理。
另一種是明知錯誤后的危害,即應預見而未預見到不法侵害已經停止,仍為防衛繼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遵循錯誤理解事實的原則。根據當時的主客觀條件,辯護人主觀上有過錯的,應當承擔2021年廣州注冊公司過失犯罪的費用責任,辯護人主觀上有過錯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的條件是什么?
正當防衛是指對實施不法侵害的人停止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承擔刑事責任。
它應該滿足五個條件:
1、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2.必須是違法侵權正在進行時;
3.正當防衛針對的一定是不法侵害人;
4.自衛不能超過一定限度。
5.當不法行為者采取行動阻止不法行為者時,對其造成損害的行為。
刑法:第二十條為保護自己或者他人的國家、公共利益、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是正當防衛,不承擔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的暴力犯罪,如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嚴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承擔刑事責任。
行為人在不法侵害的緊急情況下可以采取正當防衛措施,如果防衛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在法定范圍內,那么就應當是正當防衛,行為人不承擔民事或者刑事責任,但是如果行為人防衛過當、假設、不當或者挑釁,就應當承擔責任。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極速響應
第一時間響應您的需求
專屬服務
專屬顧問 專項服務
地區廣泛
深港多地資源共享
服務高效
團隊協作 事半功倍
安全保障
保障客戶信息安全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
【聲明】本網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源)來自于網絡,均是為公眾傳播有益咨詢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與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站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 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向您深表歉意!(聯系QQ:1373322900)